5月21日16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图源:新华网)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5月21日下午16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该卫星作为国际首颗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卫星,也是国内地球磁场探测精度最高的卫星,将显著提高我国空间磁测技术水平。该项目由国家航天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开展,开辟了内地同澳门在航天等创新科技领域开展合作的新路径,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和航天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资料图】
(资料图片)
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首颗科学卫星
2019年5月,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式批准卫星项目立项实施,并致函国家航天局,提出由内地和澳门共同开展“澳门科学一号”研制的建议。同年12月,国家航天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合作协定,推动澳门首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研制工作,以航天科技助力澳门发展。
“澳门科学一号”是内地和澳门合作研制的首颗空间科学卫星,也是澳门首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由A星、B星两颗卫星组成。A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B星则由西北工业大学负责抓总研制,卫星的科学载荷由澳门科技大学提供。设在澳门科技大学的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该卫星增设了卫星地面站及数据分析中心,回传数据相关处理分析工作将在澳门进行。
据介绍,“澳门科学一号”是国际上首个监测南大西洋异常区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卫星,该星可以通过获取南大西洋异常区地球主磁场和岩石圈磁场高精度数据、内辐射带能量粒子能谱分布信息和太阳X射线通量数据,有望在岩石圈磁场分布、地球发电机、磁极倒转、空间天气预报、地磁导航、航天器空间运行安全等基础和应用领域获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澳门科学一号”A星主任设计师张勇介绍,该卫星作为我国首个高精度地磁场探测卫星星座,将大幅提高我国空间磁场探测技术水平,为我国资源勘探、磁场导航、空间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我国地磁场高精度测量卫星工程水平的提升。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采用“A星+B星”联合观测模式。(图源:央视新闻)
AB双星联合观测 获取更多数据
此次“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采用“A星+B星”联合观测模式,A星搭载高精度矢量磁强计、标量磁强计等载荷,主要用于地球磁场探测;B星搭载高能粒子探测计、太阳X射线仪等载荷,主要用于获取太阳辐射、高能粒子等服务于地磁探测的空间环境数据。
为什么“澳门科学一号”卫星会设计为A星、B星两颗星呢?据专家介绍,针对南大西洋异常区的观测对象特点,“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除了观测磁场外,还通过配置丰富的科学探测载荷实现能量粒子、太阳X射线等多观测要素的同步覆盖。A星采用低倾角圆轨道,B星则采用椭圆轨道,两星通过轨道特性配合,可实现对南大西洋异常区能量粒子事件在不同高度的时空分布结构的立体观测。
此外,为了实现对太阳活动情况与南大西洋异常区事件的匹配监测,还特别设计了采用全时对日定向的B星来满足对太阳X射线的长时同步监测,从而满足了用户对南大西洋异常区观测多要素、多尺度、多任务观测的需求。
图为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图源:国家航天局)
科学数据开放共享 促进广泛合作
南半球有一大块区域的磁场强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弱30%到50%,弱化速度也比其他地区快,这块区域被称为南大西洋异常区。该区域上空地球磁场保护变弱后,让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辐射得以穿透,更接近地球表面,容易干扰到经过该区域的卫星、飞机和飞船的通信。南大西洋异常区一直是地磁研究的热点。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发射入轨后,可与欧洲Swarm卫星、“张衡一号”卫星形成良好的互补观测,实现测量与研究地球低纬度的磁场与空间环境变化,监测南大西洋地磁异常区磁场时空变化等一系列重要科学目标,为人类长期研究地磁场的演变提供宝贵的观测数据,进一步推进我国在岩石圈磁场、地磁场起源、空间天气预报、地磁导航、航天器空间运行安全等领域的研究进程,实现我国在卫星高精度测场探测与多参量联合观测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此次“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鼓励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应用,将通过相关数据政策,促进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产出更多科学研究成果,加强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未来还会持续推动航天科学研究与澳门青少年航天科普知识教育工作。
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发射现场。(图源:新华网)
开辟内地与澳门科技创新合作新路径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硕果累累,这其中一直有澳门科学家的积极参与,澳门参与国家航天领域的研究不仅热情高,且起步早,例如,澳门科技大学从2005年就开始参与有关探月工程的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成为港澳地区最早和最多参与国家探月工程的大学之一。
通过“澳门科学一号”项目,澳门在与内地深化航天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其航天科技实力、促进航天产业发展。此次合作中,澳门的科研及工程人员直接参与了“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科学应用系统及地面系统的研发和建设,这对澳门航天基础设施建设、航天人才培养都带来积极影响。
在与内地的航天合作中汲取养分的同时,作为中西文化融合之地的澳门亦凭借自身的资源与优势,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面向世界的新窗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澳门科学一号”项目组建起一支国际化的科学家团队,成员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项目的科学家委员会中还包括中、欧、美等地的科学院院士。项目团队已与18个国家的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科研团队已开展近100次研讨会,并在今年3月邀请国际相关专家在澳门举办研讨会。
“澳门科学一号”项目的推进,开辟了内地同澳门在航天等创新科技领域开展合作的新路径,拓展了以内地为基础、澳门为窗口开展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广泛合作交流的新空间,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和航天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资料来源:新华网、中新网、央视新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