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海宁
日前,人社部出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这是首部系统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相关活动的专门规章,将于2023年8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人力资源服务活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该规章坚持问题导向,划定开展人力资源服务的“红线”,引发社会关注。(7月2日工人日报)
(资料图)
所谓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就是过去人们常说的职业中介机构,主要为就业市场供需双方提供中介服务。不过现在的职业中介机构内涵更丰富,既包括线上服务机构也包括线下服务机构,服务方式也与过去有别,所以,仅靠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规范“职介”是不够的。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3万家,从业人员104.2万人,当年全行业为3.1亿人次劳动者提供了各类就业服务,为5268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专业支持。在我国促就业工程中,各类职介机构特别是线上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在当前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上,非法职介、虚假招聘、泄露个人信息、违规收费等问题时有发生,不但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也会影响部分人的就业信心;不仅扰乱就业市场秩序,还会破坏国家就业大计。因此,很有必要为现代职介机构量身打造专门的“规矩”。
此次发布的规定所作的相关安排就很有针对性。比如,过去由于招聘平台审核不严,导致虚假招聘信息不时出现,有调查显示四成以上受访者称遭遇过虚假招聘,有的招聘者被骗钱,有的陷入传销陷阱等。
对此,本次规定划出的“红线”之一,是要求服务机构建立招聘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对用人单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这是明确职介机构责任、杜绝虚假招聘信息的精准之招。如果职介机构违规,可依照《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某些招聘网站泄露求职者简历的情况频频出现。规定也有针对性措施,比如要求服务机构应当建立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监测预警等机制,采取必要措施防范盗取、贩卖、泄露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这非常及时。
还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就业市场“培训贷”陷阱和职介机构收费乱象,规定要求,不得以提供招聘服务等名义向个人收取明示服务项目以外的服务费用,不得以各种名目诱导、强迫个人参与贷款、入股、集资等活动。可以说,这些制度安排提升了劳动者求职安全感。
无论是今天还是未来,就业都是最大的民生。而要确保这一民生工程规范化发展,关键之一是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者说职介机构。而好的规章制度,只有落地才能保障劳动者权益,为就业作出应有贡献。如何才能落地?首先,要一个不少地向全国6.3万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普及规章规定,并鼓励社会监督。其次,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线上线下检查督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规矩办事。其三,对违规者严肃依法处置,定期公布典型案例。
另外,能否对多次违规的职介机构建立“黑名单”和联合惩戒机制,也值得考虑。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张齐 王隽杰校对 | 赵丹丹
标签: